新闻中心
NEWS

安全饮水工程的发展历程

来源:kefu  发布时间:2018-10-26

新中国成立后至2015年底,我国农村供水先后历经了自然发展、饮水起步、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四个阶段,自2016年起进入农村饮水巩固提升的新阶段。

自然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重视以灌溉排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结合蓄、引、提等灌溉工程建设,解决了一些地方农民的饮水困难问题。

饮水起步阶段

1980年春,原水电部在山西阳城县召开**次农村人畜饮水座谈会,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和在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等措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饮水解困阶段

20 世纪90年代,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正式纳入**重大规划,农村饮水资金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长期饮水困难的历史,实现了从喝水难到喝上水的目标。

饮水安全阶段

2005~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有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和《有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累计解决了5.2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目标。

巩固提升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十三五”期间,中央决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6年,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财政部、卫计委、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印发通知并召开视频会,要求各地围绕拥有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以健全机制、强化管护为保障,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